人民日报海外版:网络虚假房源还得治( 二 )

采访人员从某租房APP看到,一家位于北京朝阳区大望路地铁站附近,面积、装修、楼层位置、朝向都不错的两居室,月租金标价比同类房源低上千元。于是采访人员打通了租房页面上预留的电话。该中介表示这只是短租价,房子只能租1个月,并立即向采访人员推荐了附近小区能长租的几套房源。当采访人员质疑为什么页面上没有标注只可短租时,该中介说,“这上面的信息很多都是这样的,既低于市场价、装修又好,特别吸引人,我们不发这种信息,没客户给我们打电话”。采访人员随后又询问了几户“物美价廉”的房源,结果大同小异。

虚假房源挂羊头卖狗肉的套路,目的就是为了网罗目标客户,这类诱饵房的真实情况令人生疑。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单勇对本报采访人员说:“这种‘导流’的营销策略侵犯了消费者的利益,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浪费了租房者的消费时间和精力,让租房者陷入信息的汪洋大海中难辨真假。”除了挂羊头卖狗肉之外,一些互联网租房平台的“黑中介”们还存在虚报价格、图文不符、不退定金等问题。

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市用实际行动回馈百姓关注,2018年以来,大力规范网络房源发布,多次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严查发布违规、虚假房源信息,下架违规房源信息92万余条,冻结违规用户账号约7万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