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销电话泛滥盗取信息侵犯隐私 防骚扰的智能技术来了( 三 )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AI电话机器人处于一个开放式环境,法律法规对生产制造商的资质、准入并没有限制,对购买者、使用者的身份也无任何特殊规定,这些都有待进一步规范。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彭亚峰在接受本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说,《刑法》第253条、《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中都有关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规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属违法行为。但对于“多次”这一概念,到现在尚无明确定义。

斩断利益链条

日前,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宣布将推出防骚扰电话小程序,其名字是“二哈”。据阿里巴巴介绍,这个小程序并不是阻断骚扰电话的打入,而是利用来电转接功能将骚扰来电自动转接到小程序中,因此骚扰电话的对话对象变成了智能机器人。

有人认为,科技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防骚扰电话,恰恰印证了“技术无罪”的观点。在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化的过程中,相关从业者更应保持对法律和伦理的应有克制,让相关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专家表示,应加强防范,借助正规的标号软件对电话号码进行标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报警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