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到底有什么力量?这或许是一个意外之喜!(12)

比如,早在16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设立慈善机构的高潮。彼时的伦敦,慈善捐助者中商人的数量占比36%,所捐财物占总数的56%。

但在现代社会中,公益越来越具有“公共品”的属性,越来越仰赖市场经济下的专业分工和法治保障。

举例来说,英国16世纪出台《济贫法》等一系列济贫法案,走的是“强政府”的路线。美国迄今没有统一的慈善法,但民间组织异常发达,形成“强社会参与”的格局。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也加快了公益慈善领域的立法。尤其是,2016年9月出台《慈善法》。这也是中国第一部公益慈善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

从世界各国经验来看,现代公益制度和文化的完善是一个漫长过程。中国公益要实现“后来居上”,还需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是技术,一手是制度。

技术方面,中国互联网公益的作用已经非常显著,尤其是在“人人可公益”理念的宣传和教育方面。在促进制度完善方面,互联网公益也有很多有趣的探索。

举例来说,腾讯公益平台2017年上线“透明度”组件。公益组织要在平台上筹款,必须按照规则,严格披露财务情况,包括捐赠收入和执行支出等。不仅如此,公益组织还要及时向捐赠人反馈项目进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