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中国家电大战真相:中国家电有什么、缺什么、怕什么( 十 )

缺什么

尽管存在着诸多“家底”,放在处于信息技术变革和全球化的全视阈格局下,除了作为后发国家、追赶型产业普遍存在的原创性技术不足外,仍然能够看到中国家电产业在其他方面的突出短板。

第一,有渠道,缺效率

渠道在白色家电品牌高度集中的格局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城市化率的大幅度提升总体上慢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的普及。在苏宁、国美这样的家电连锁企业形成优势之前,产能持续扩张的格力、美的等企业已经建起了多层级的深度分销体系,实现了全国性的覆盖与扩张,构建起了渠道壁垒和控制权。由于大型家电连锁零售企业无法深入到三、四线城市,家电巨头们的渠道优势就更加明显。

然而,伴随着层层压货、多级分销体制的必然是较高的成本。在空调领域,制造成本只占空调售价的四成,传统多级分销链条则在价值分配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另一方面,同样由于多层分销的长链条,各环节间的信息脱节、传递迟缓、反应低效,空调产业的库存问题一直是业内的关注的热点。若库存不足,则面临旺季断货风险;若库存过大,则一方面是成本压力,另一方面还要面临原材料降价和新品上市所带来的贬值风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