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身狼族 中国汽车业进入“由大变强”关键期( 四 )

在此之前,工信部发布公告称自2019年6月21日起废止《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5年第22号),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批符合规范条件企业目录同时废止。

取消所谓的动力电池“白名单”与鼓励外资进入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都是为了进一步引入如三星、LG化学、松下等外资电池厂家,淘汰目前市场的落后技术、重置闲置产能、降低产业发展成本,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打破了政策束缚,离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三年的日韩电池企业开始频繁在华布局,试图卷土重来。如LG化学2018年7月在江苏南京投资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7.7亿元)建设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小型电池,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动力电池32GWh;同年8月,SKI宣布将江苏常州选为其中国电动车电池厂的所在地,计划建设7.5GWh动力电池生产项目;三星SDI不仅于2018年重启西安动力电池项目,还在天津新增24亿美元投资,建设动力电池生产线和车用MLCC(多层陶瓷电容器)工厂等新项目。

6月12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其间接拥有99%股权的附属公司上海华普国润与LG化学将成立合资公司,主要从事生产和销售电动汽车电池,双方各持有50%股权。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此前已与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显然,车企不愿意“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通过捆绑多家不同的企业,来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话语权。采取同样策略的,还有跨国汽车巨头大众和丰田。今年1月,丰田与松下宣布成立车载电池合资公司,但又在今年6月7日宣布新增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中国电池制造商为合作伙伴;而大众在与宁德时代签下大订单确保中国市场的电池供应之外,今年5月宣布在德国下萨克森州自建动力电池工厂,6月13日,又宣布向瑞典电动车电池生产企业Northvolt注资9亿欧元,共同开展电动车电池研发和生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