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网综里的中国音乐( 六 )

所谓音乐网综永远是先综艺、后音乐,《乐队的夏天》更像是一个融合了大量暖场环节的拼盘演唱会,外加话痨式的叙旧寒暄,鸡汤式的青春回忆,纪录片式的考古以及三观极正却不走心的科普。甚至大张伟、张亚东谁能高频率的飙金句,都可能比音乐本身更有卖点。

《乐队的夏天》或类似节目的野心在于,试图教会音乐人如何以外化的方式表达自己,而不是用音乐的硬核构筑一个卓然独立的精神世界。

当年的披头士,写了《Hey Jude》、《Yesterday》等神作的麦卡特尼创作力更强,但对大多数歌迷来说,愤世嫉俗的列侬才是披头士永恒的精神标签。

1963年列侬在伦敦帕拉丁剧院演出时,他彬彬有礼的请求普通座席的观众们赐予掌声,却对包厢中的权贵说,“请你们拨弄身上的珠宝就好了”,6年后他退还了女王授予的不列颠帝国勋章,抗议英国对美国侵略政策的追随。

真正的音乐人是否只有愤怒、迷茫、痛苦、徘徊,与世隔绝,与一切世俗的成功斗争,才能幻化出穿透灵魂的音符?

张亚东在《乐队的夏天》中还这样安抚略显呆萌的“旅行团”乐队,“很多人在说话的时候,傻到爆炸,……,稍微正式就会不安,……你知道吗?我完全可以接受,而且我特别喜欢这样的人,特别可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