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上市夭折 百威英博失利的背后( 二 )

接连不断的巨资并购,使得百威英博元气大伤,债务攀升,过度消费的“收购狂”掣襟露肘,不得不放慢脚步,寻找新的途径弥补“缺钱”的现状。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如今,欧美市场较为疲软,增长较弱,而亚洲整个新兴市场呈现较强的增长态势,因此百威拆分了亚太部分业务在亚洲上市。除此之外,从宏观角度而言,百威收购SAB米勒后,现金流相对紧缺,短时间内弥补资金吃紧的问题很困难,所以百威将优质的亚太版块拆分进行单独上市,可以受到资本端的追捧以及青睐,从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资金问题。从微观的角度,拆分后的股价、资金以及利润都有很好的支撑,在亚洲市场消费升级的红利中,百威的调性和产品结构能够很好地匹配整个亚洲版块的消费升级需求。”

啤酒营销专家方刚表示,“百威非常看重亚洲市场,其中亚洲市场占全球市场的35%左右。百威英博拆分百威亚太使其在港交所上市,看中的就是中国市场份额比较大。通过拓展中国市场,百威亚太可以获得更多收入,以弥补母公司的资金缺口。”

隐忧二:华润喜力合体 高端啤酒格局生变

作为国内中高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威长期以来根植国内中高端啤酒市场。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年,百威英博在全球实现总营业收入546.2亿美元,净利润43.68亿美元。其中,百威亚太2017年和2018年啤酒销量分别为101.99亿公升和104.27亿公升,在中国、澳洲和韩国市场,销售额均是第一,并分别取得营业收入77.9亿美元及84.59亿美元,净利润10.77亿美元及14.09亿美元。其中,2018年净利润同比上升30.5%,经营利润19.66亿美元,为母公司贡献了71.67%的经营利润。按销量计,2018年,百威在中国市场的市占率为16.4%,排名仅次于华润雪花和青岛啤酒。在大力拓展销售渠道的同时,百威还着重深耕高端产品,其份额达到46.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