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上市夭折 百威英博失利的背后( 三 )

作为百威啤酒的竞品,同为“夜场”起家的喜力单枪匹马征战中国市场,但效果却差强人意。2018年8月,华润啤酒以243.5亿港元收购喜力啤酒中国区业务。自此之后,双方各取所需共同发展,华润啤酒以喜力拓展了高端市场,调整了产品结构;喜力则借助规模“老大”华润的渠道大力拓展市场,与百威抢占市场份额。仅去年,华润啤酒营收为318.7亿元,净利润为9.77亿元。

喜力接到华润的“橄榄枝”后,整个国内啤酒高端市场格局发生震颤,呈现出燕京、青岛、华润、百威“四足鼎立”的格局。在渠道上加码的喜力对百威来说,成为了更加强劲的对手。

隐忧三:布局精酿谋利 效果甚微

近年来,行业“黑马”精酿啤酒的出现,市场份额被进一步瓜分,使得国内中高端啤酒一度面临危机。精酿啤酒瞄准了市场中,有一定消费能力的高端消费者,加之精酿啤酒较之于听装啤酒而言,自身口感更为丰富,广受市场喜爱,一度抢占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这对于根植于高端市场的百威来说,具有很大冲击力。

然而,随着啤酒消费进入“精酿时代”,百威也看重其精酿的发展空间,2017年,百威旗下ZX Ventures收购了上海精酿啤酒品牌拳击猫、上海啤酒屋开巴、鹅岛等进军精酿领域。除此,百威还收购了小比例全球著名精酿啤酒评分及分享平台RATEBEER股份,但效果平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