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262个城市,该如何摆脱这个诅咒?( 二 )

中国的262个城市,该如何摆脱这个诅咒?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供图

困境

发展的城市受益于资源,转型的城市受困于资源。

原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副主任宋晓梧认为,中国有相当一部分资源枯竭型城市,在经历过前期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后,形成不少历史欠账问题,包括资源价格的欠帐、安全生产的欠帐、生态破坏的欠帐、基础设施的欠帐等。

比如,过去在中国一些城市的煤矿区,提出“先生产后生活”的口号,当地基础设施条件差,工人住在矿区周围的棚户区,到了后期资源开采殆尽,棚户区工人出现大量失业,只留下一片巨大的沉陷区。沉陷区生态环境被破坏,居民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

宋晓梧认为,沉陷区生态问题、民生问题是政府的历史性欠账,完全靠市场解决是很困难的,政府应该更好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解决生态、民生问题。

资源枯竭型城市欠下历史帐,而资源富集地区正在欠下新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