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水塔”清水永流( 三 )

下定决心集中整治,改变不只发生在毛斯湖。

农业面源污染也是导致水污染的“帮凶”之一。2017年,互助县境内的塘川河两岸400米范围内全部被划定为禁养区,该流域32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存在污染问题,面临搬迁、转产等整改。

“我们在远离河流的地方无偿提供土地作为养殖场搬迁之用,并保障水电路全通,把对河流的污染降至最低。”互助县生态环境局局长盛芳敏说,县政府还引导有意愿转产的养殖户寻找更好的出路,帮助他们把养殖场改建成种植基地、敬老院等。“目前已有23家畜禽养殖场完成拆除,9家正在办理转产手续,塘川河水质也稳定在三类及三类以上。”

据青海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地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已全部整治完成,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完成率达到49%。在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青海在完成3315个建制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安排了500个建制村,全省建制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覆盖率达到78%。

找准根源 科学提质增效

湟水河被称为青海的“母亲河”,从西宁市穿城而过,青海全省近60%的人口、52%的耕地和70%以上的工矿企业分布在湟水河流域。早些年,由于城郊排污口直排河道,加上水量季节性不足,周边山洪沟道泥沙入河,湟水河曾一度浑浊不堪,其在西宁城区的不少河段更是浅滩裸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