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改造A站( 五 )

用户的感知就是A站卡顿、难用,还经常挂掉。有用户自己做了网站监控A站的状态,服务器挂机就会提醒,他们还起了个名字叫“水逆”。此前,A站“水逆”的次数根本数不过来,仅仅是人肉感知,每天都能有二三十次。

李伟博发现,A站的技术属于互联网公司里最差的10%,底层连1000万用户都支撑不住。他把改造A站的过程形容为:在一辆正在行驶的破车上,边走边给它换零件,要保证用户在感知上没有变化的同时,把系统全部改到最先进、最合理的架构上去,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李伟博告诉界面新闻,这个过程的技术难题是A站先接了优酷云,优酷被阿里收购之后又接入了阿里云,他带领A站技术团队和阿里云的团队一起收拾这个烂摊子,因为太复杂了,双方团队合作了一年,才算是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这还不是最让人崩溃的问题。超出李伟博难度预判的是,A站从前运营的话语权很大,并且主导着产品和技术的更迭,这在技术和数据至上的快手是很难想象的。很多产品功能,用的人很少,但只要存在技术就得维护。A站的运营并不懂技术和产品,但他们都是老员工,不愿意让技术改,给出的理由就是他们更熟悉用户,感觉用户需要——这也是过去A站的工作方式,技术产品工作都以非常主观和不规范的方式进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