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从货币视角看数字货币(王剑专著节选)( 五 )

而上图中,箭头方向代表的是“欠钱”关系,即箭头后端是前端的债务人。总之,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就是债权。一张100元纸币代表央行欠我100元,而我要向别人支付100元时,只要把纸币交付对方,就变成了央行欠对方100元,那么也就完成了价值(或购买力)的转移。银行汇款也是同理,也是债(存款)的转移。所以,债权本身就可以充当货币(就是信用货币),只要它标准化、可流通,并且受到民众信任。

但是,与亚里士多德的货币演进史不同的是,有些货币案例表明,货币可以从一开始就是债权,不需要经过一般等价物这一演化阶段。经常被引用的一个例子,是西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一个叫雅浦(Yap)的小岛,岛上还处原始经济阶段的土著居民,用一种巨大石盘当货币,叫费(Fei)。

费太过于巨大,没法用于流通,交易后,新的持有人不用搬走,也不在石头上面做记号,只让它留在原地,账目都是日后相互抵消。甚至有个人的一块费掉到海中去了,但大家都认同他依然持有这块费,于是他依然可以买东西。因此,与其说这石头是“一般等价物”,还不如说是个记账系统,就是信用货币。况且,这石头并无使用价值,根本不是真正意义的商品。但这石头在居民眼中是财富象征,你拥有石头,就有更多人愿意和你交易,接受你的欠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