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公认的伪命题,垂直电商如何翻身( 四 )

一方面是用户总数有限。比如15-30岁女性、专注时尚内容社区定位的蘑菇街,6000万左右的月活已经逼近此类客群定位的天花板。截至2017年9月30日近12个月里,蘑菇街MAU为6200万,截至2018年9月30日近12个月为6260万,仅增长1%,流量增长陷入停滞。

另一方面,相比于普通电商流量,垂直电商对于流量的要求更加“精准”,这加大了流量获取的难度和和成本。一旦持续营销或买量暂停,垂直电商很难因为占领用户心智而留存用户。

第二,垂直电商难以与综合电商的垂直类目抗衡。

综合类电商销售规模大,供应链带来的成本负担相对就更小。完善的供应链也能提高电商的利润空间和服务、产品质量,但相对来说,垂直电商这方面存在很大劣势。

在流量和供应链的基础上,垂直电商和综合电商在竞争方面力量悬殊,综合电商具有更强的规模效应,收入结构分布在多个品类中;而垂直电商往往是头部的单一品类贡献了绝大部分收入,一旦综合电商在其腹地发起价格战,垂直电商的局面会非常被动。

当当网与京东的“图书大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10年当当上市,京东对其发起价格战,李国庆当时表示:“我们对一切价格战的竞争者都会采取报复性的还击”,这导致原本已经盈利的当当从2011年开始跌入亏损的深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