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陷语音监听风波 AI泄露隐私?( 四 )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发现,当在今日头条、百度等应用上浏览或搜索特定内容时,在其他应用上也能看到类似的内容,甚至是精准推送的广告。此外,在人工智能的大力普及后,一大批平台的客服已经转为智能语音系统。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Gokhanedge Ozturk认为,保护客户隐私也是一个问题,通过智能语音助手提出的要求,会留下数字跟踪的痕迹。虽然大部分人们接受通过智能语音助手收集的数据,可能用于定向广告,但他们对透露敏感性销售,或揭示现金短缺的财务信息的感受可能有所不同。“一旦拥有足够的数据,人工智能程序可以为任何人生成相当令人信服的音频文件。黑客们甚至可以达到欺骗语音助手的目的。”

也有技术行业人士认为,分析声音命令并训练软件,以更清晰地识别口头语言,是没有问题的,但谷歌应该有严格的方法来辨别、处理和删除个人信息。没人愿意因为使用AI新技术而泄露个人信息,在AI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保护用户的信息,是需要整个行业思考的问题。

1月21日,谷歌曾因违反欧洲《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被法国国家数据保护委员会处以5000万欧元的罚款。《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自2018年5月25日生效,条例对用户数据收集等相关内容进行了一些规定及保护。但是,全球各地的落实状况也不一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