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视上市疑云:早期投资人退出,估值泡沫与业务落地之矛盾( 十 )

曾经在2014年的1月份,谷歌宣布以6.6亿美元收购仅有12位博士和教授的英国人工智能公司Deep Mind。

对标Deepmind,商汤的联合创始人徐冰曾在采访中表示“我们在那个时间点是一个三十多个人的团队,2011年开始做深度学习,比DeepMind还要早一年,我们做的是计算机视觉的问题,更加偏应用和实际,更加有市场的需求和市场前景。”因此,“我们在A轮的时候其实估值也是比较理想的”。

但是随着技术的逐渐发展成熟,当最初的风口过后,所谓的“人才估值法”的可靠性便大打折扣,从2017年起,以商汤为代表一众AI企业纷纷将自身的估值方式改成了更加常见的PS估值法(市销率法,公司价值=本行业的约定市销率常数*营收)。与此同时,也是从这一阶段起,关于CV企业的估值开始成为了一个行业内的秘密。

一方面,早期投资人们们想尽量将企业的估值以增加营收以及更高融资的方式不断推高,另一方面,后期的投资人们也同样寄希望于此,然而随着一轮轮融资额的不断推升,资本寒冬的大背景下找到下一轮融资的难度也就越高。

2018年,商汤一年的融资总额为22.2亿美元,仅仅软银中国一家就在当年九月送来了10亿美元的大款。旷视则获得了一笔来自中银国际领投的7.5亿美元D轮融资,不过不知为何,旷视却将其一直压到了今年的五月多才对外宣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