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小哥舍命狂奔背后交通事故频发,我们真没招了吗?( 十 )

毕竟,没有哪个配送员愿意或者有能力在事故发生后拿出数十万元的赔偿。

该如何推动配送员“慢下来”,降低不断发生的事故?

曾经担任张星星的委托代理人的上海市协力(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帅锋对此有着很深的感受。“首先是平台本身,不能总是一味地要求配送员们去强调速度,更不应该将速度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而应该与违章率挂钩,从平台激励角度,降低配送员主动违章的动力。”不过,张帅锋也承认,在平台之间大打价格战、恶性杀价的激烈竞争环境下,要求一些配送平台在短期内主动放弃“准时必达”,可能并不现实。

也因此,张帅锋认为,此时就需要具备更高监管权限的政府相关部门,在更高层面上不断完善监管法规,一方面要加强对配送员的交通法规意识的培训引导,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对配送平台的监管与处罚力度。

在配送员交通事故同样高发的南京,当地监管部门正在联合市文明办、市公安局、市场监督局、邮政管理局等部门,通过警企合作,针对配送员实行“统一车辆号牌、统一编号管理、统一佩戴头盔、统一服装样式、统一持证上岗、统一购置保险”等“六统一”,对违反“六统一”的配送员,利用电子监控技术设备实现24小时的全天候监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