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计划带回的382千克样本,让科学家发现了什么( 五 )

阿波罗计划带回的382千克样本,让科学家发现了什么

“阿波罗”15号带回的样品15415,被称作“起源石”,它帮助科学家们提出了关于月球起源的重要理论

目前,在描述月球起源的理论中,最受欢迎的一种被称为大碰撞假说。这种假说基于阿波罗计划期间收集到的证据,认为大约在45亿年前,一颗与火星差不多大的行星体撞击了地球,导致自身碎裂并使部分地壳和地幔被喷射到太空中。这颗假想中的行星被称为“忒伊亚”(Theia)。最终,被喷射的物质和忒伊亚的残余物混合在一起,聚合成了一颗星体,在冷却后形成了今天的月球。

除了大量来自“阿波罗”号岩石样品的证据以外,还有很多月表试验也支持这种猜想。具体包括:

铁:月球缺铁的现象非常严重。当时阿波罗计划曾在月表部署过行星物理试验。结果表明,与其他类地行星相比,月球的内核体积非常小,仅占总半径的25%。这也暗示了月球内核缺少铁质。或许,在大碰撞发生时地球已经形成了铁质的内核,仅给月球留下了很少量的铁。

干燥:来自月球的样品非常干燥,几乎所有挥发分都被剔除掉了。挥发分是指易于挥发的低沸点元素或分子,比如水、二氧化碳、氮和氢。为了解释这种现象,有科学家认为是大碰撞时产生了巨大的能量和热量,将月球上的挥发分带走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