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流量一直有,为何今年格外火?( 二 )

一、私域流量 Vs 平台流量

有些文章给“私域流量”这样界定:私域流量池里的用户是自己的,可以反复利用,免费触达。

与之相对,百度、淘宝、京东等公域流量平台上的用户只是流过,需要花钱去买,而且越来越贵。广义来讲,私域流量池平台包括公众号、微信群、个人号、头条、抖音、App。

实际上,如何界定是否是私域流量,判定的标准是流量所有权掌握在谁手里,在平台手里,那就是平台流量,在个人手里那就是私域流量。

按照这个界定的话,从我们开始接触互联网就存在私域流量,比如:早期的BBS、个人站、QQ、QQ群、再到微博、微信、微信群、公众号、媒体号、抖音、快手等等。

产品是承载用户流量的工具,即使用户分布在不同平台,但只要是在个人手里就是私域流量,比如:微博早期的大v,抖音的达人等都通过平台的流量红利期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得流量者得天下,有了流量才能进行下一步转化。

公域流量(平台流量),线上流量有:百度搜索、神马搜索、360搜索等网站搜索平台;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今日头条、腾讯新闻、趣头条等内容聚合平台;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抖音、快手等视频内容平台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