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策略】金融对外开放如何重塑A股“定价体系”?( 二 )

在可持续增长模型假设下,PE和PB估值均可由ROE和增速G推导得出。其中,股息支付率d,贴现率r。再由PB=P/BV、ROE=EPS/BV、P=EPS*d*(1+g)/(r-g),可推导得(一阶段永续增长):

【天风策略】金融对外开放如何重塑A股“定价体系”?

另一方面,可持续增长率(不增发新股但可增加债务)的极限速度是由ROE和股利分配政策决定的,以期初权益计算:可持续增长率g=ROE*(1-d)。

也就是说,上述模型中“d”(股息支付率)高低,隐含了roe的大小。

这就意味着,不管是PE、还是PB的定价模型,都由ROE和g两个变量所决定。

这一看似简单的结论,在A股历史上的 “定价体系”中,大部分时间都是被忽略的。

为了证明这一点,不妨先来看两个经典的案例。

第一,长期维持较高且较为稳定的ROE是非常困难并且稀缺的,但以往我们似乎并不太关心这个事情。经过统计,在2010年之前上市,且此后每年ROE均维持在20%以上的公司只有8家,分别是茅台、洋河、海天、双汇、格力、大华、承德露露和德赛电池。ROE若能长期维持稳定甚至趋势向上,背后反映的是一个公司很强的成长性或是高分红的能力,再有就是回购并注销股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