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女孩苏雪蓉:从学汉语到教汉语( 四 )

只身一人来到中国,最开始的那段日子对苏雪蓉来说很艰难。班里的大多数学生本科阶段就在中国留学,相较之下,初到汉语土壤中的苏雪蓉中文基础差得很远。而且研究生教学和本科生不同,并不会从基础知识讲起。汉语语法中的一些基本术语,例如定语、状语等,苏雪蓉完全没有概念。

“虽然我听得懂老师说的每一个汉字,但还是听不懂整个句子的意思。”这句看似调侃的话,是苏雪蓉当时学习状态的真实写照。上课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就给苏雪蓉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但更难的还在后面。研究生阶段,课程论文是考察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第一个学期,苏雪蓉有9篇课程论文要写,而且是5000字以上的中文论文。为了赶论文,到中国留学的第一年,寒假和暑假她都在学校度过,没回过缅甸。

让苏雪蓉觉得幸运的是,导师和同学帮她克服了难关。同学主动把本科阶段的课本借给她,对她的问题也是有问必答。导师知道苏雪蓉对自己的要求很严苛,一旦她开始因为自己学得不够快而自责,导师就马上告诉她没关系、慢慢来。

时间一长,苏雪蓉不仅把最初的不适应抛在脑后,还推开了一扇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大门。在读研的第二个学期,苏雪蓉代表暨南大学参加了第二届“汉教英雄会”夏令营教学交流大赛。一个多月的时间,每天都有高强度的任务。在大赛上,她认识了闭上眼睛根本听不出是外国人的非洲朋友,大脑像小雷达一般接收了大量传统文化知识的讯号,还有了整整瘦15斤的“意外收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