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应届生年薪百万,引才就得打破薪酬“天花板”( 三 )

这正是华为等高科技企业,用和其他国外企业同等甚至更高薪酬标准,抢夺人才的根本原因所在。这也是一些国内互联网和高科技企业,之所以能领先全球的一大秘诀。对人的投入,永远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对人的投入远高于对物的投入,才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的不二法门。

2018年,中国的研发投入全球排名第二,科技创新的能力不断提高。但科研投入和产出不匹配,仍是一大痼疾,众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打破。这背后,科技投入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是一个深层次原因。

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研经费中人员费用占比偏低。在美国,科学基金项目经费中,项目人员薪酬、博士生学费、生活费所占比例可达60%甚至更高,而国内一位高校青年教师根据政策申请到100万元的科研经费后,最后分给个人的绩效奖励只有4000元。这与国外同类科研人员的待遇相比,可谓判若霄壤。

一家企业的技术实力,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说到底,还是要依靠人才。要想获得优秀的人才,要想激发人才的创新动力,首先必须打破薪酬“天花板”。让他们的收入与付出相匹配,让他的知识估值与知识价值相匹配。对优秀人才进行价值重估,让高薪酬、高激励成为创新的第一推动力,不仅是个人之福、企业之福,也是国家之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