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退款争议背后:追星是追作品还是追数据( 八 )

“粉丝1.0的追星行为主要以文本为中心,比如买专辑听演唱会等等,虽然也会有专辑销量、音乐榜排名之类的数据作为衡量,但数据是以文本为中心的。近几年受媒介技术影响,几乎所有追星实践都可以被数据化,在现在的追星‘游戏’里,数据成为了核心玩法,文本的位置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不是说现在的明星不生产文本,而是文本恐怕已经不处在粉丝实践的中心位置了。”

“明星势力榜”“超话”背后的“数据”思考

简单地说,在不少粉丝看来,明星的“热度”,需要“数据”来体现,这些数据可以是微博的转发数评论数,可以是超话排行、明星势力榜的名次,微博成为“饭圈”聚集的主阵地。想要做大“数据”,离不开粉丝的积极参与,甚至形成了井然有序、颇具行动力的组织。

技术的变迁只是助推“数据论”的原因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讲师吴舫认为,资本的力量也不容忽视。一方面,社交媒体平台可以直接把数据实践变现,比如微博卖花打榜,Doki卖卡打榜等等,另外,点击量也可以通过广告等方式变现,“点击即劳动”,粉丝也会戏称自己是数据女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