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横盘震荡,配置价值仍存,转债迎来反弹——海通债券周报(姜超 等)( 三 )

08年-13年的银行扩表时代,主力持仓机构是商业银行。08年金融危机之后宽货币+宽财政政策下,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迅速扩张。此外,外汇占款持续流入,银行负债端充裕且稳定,配置力量较强。银行持有国债+政金债的规模占债券总规模的比重从08年的60%左右上升至13年的75%左右。

14-16年的大资管时代,广义基金和中小行持仓占比增加,大行持仓回落。以广义基金为代表的非银机构也逐渐成为债市增持的主力,广义基金持仓利率债(国债+政金债)占利率债总规模的比例从13年的4.5%左右上升至16年的15%左右;而持仓政金债的比例更是由7%大幅上升至16年的23%。银行持仓利率债占比下降,其中大行持仓下行拐点,但中小行持仓继续增加。

17年之后的金融去杠杆时代,外资成为增持主力。在银行配置力量减弱、非银增持趋缓的背景下,境外机构成为利率债的增持主力,持仓比例从17年初的3%上升至19年6月的5.4%,国债持仓比例更从17年初不足4%上升至19年6月的8.3%。外资增持力度加强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我国债市对外开放的进度加快。二是中美利差维持高位,国内债市对外资的吸引力相对较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