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痴与信使的故事( 四 )

过了一会儿,我想得寸进尺了,说,那今年第10期的都应该到了吧,你能不能先给我去借一下?我实在饿得慌。没想到,小林爽快地说,好的。

大概四五天后,小林陆续给我借来了。读着辗转而来的杂志,我心潮起伏,既为自己又能过文学之瘾而满足,更为有小林这样的热心信使而欣慰。

不知道是在读那一篇小说,可能是蒋子龙的《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或者高晓声的《陈焕生上城》吧,读后,我情不自禁地随手写下了感想。搁笔之后,猛然意识到:杂志是要还人家的!想擦掉又不可能,因为是钢笔写的。一阵懊恼与焦虑之后,我想了个办法:归还给小林时,我作了说明,并写了张道歉的纸条要他转交。

几天后,小林反馈说,书的主人(那位小学老师)不但没什么不快,而且还说你的评论很有见地。当她知道你在玉城中学教语文,她还说,以后如果还想看,可以直接向她去借,反正路也不远。小林打趣地说,看来,用不着我这个媒公了。一听这话,我当然高兴,好的好的。《小说选刊》就不用你操心了,可其他两本,你还得继续操心哟。

小林对我说,他初中也没毕业,本来对小说没啥兴趣,几乎从来不看的,见我们如痴如醉,在传递过程中,他也看了几篇,觉得很有意思,就是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正读懂了,希望我能给他讲讲。我告诉他,只要觉得有趣,有意思,就读吧,就是懂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