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三环再无“公关名媛”( 九 )

外包case、陪标、洗黑稿等不正当手段开始涌现 。

公关圈的“腐化”和甲方的偏见有很大关系 , 但乙方在这其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话语权低了 , 就不得不接受一些非正当需求 。

见过最多的 , 就是“陪标” 。

那是一次某大型公司举行的公开招标 , 沈琳的朋友为了这次竞标和团队连轴了12个日夜 , 却最终与中标名额失之交臂 。 但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两个月后 , 朋友在地铁站的悬挂广告位看到了自己竞标时的创意 , 他愤怒地给沈琳打电话 , 扬言要去告这个甲方公司 。 沈琳劝他冷静:“‘陪标’ , 常有的事 。 你就算是去告 , 也掰扯不清 。 ”抄袭还是借鉴?几千年来都掰扯不清 。

陪标者付出的是体力和智慧 , 中标者可能付出更多 。

2008年 , 沈琳半夜接到公关好友柳妹的电话 , 后者哭诉为了拿下一个中字头企业的年单 , 付出了不愿付出的东西 , 柳妹在电话中啜泣:“我究竟是为了什么?”

当时的沈琳语塞 , 不知如何作答 。 四年后二人在国贸商场重逢 , 跨着黑金Birkin , 抽着YSL香烟的柳妹自己找到了答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