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三环再无“公关名媛”( 七 )

且相较现在 , 彼时的公关成本并不算高 。

广告是明码标价的 , 但软稿是尚未被开垦的新大陆 。 于是 , “公共关系”中的“媒体关系”一项 , 成为了早期公关公司破局的关键 。

当沈琳和媒体朋友聊起发稿费的时候 , 朋友一头雾水 , “那不是广告部的事情吗?”但事实上公关公司已经开始靠着和个别编辑的“关系”做到顺畅发稿了 , “发稿的时候 , 才是体现公关公司实力的时候 。 ”向朋友科普的时候 , 沈琳一脸高深 。

02

2003-2010:高光

进入千禧年之后的第一个十年 , 是“公关小姐”们最辉煌的十年 。

沈琳靠着“外企”和“公关”两个标签的加持 , 赚够了美金 , 和男友一起在亚运村买下了第一个安乐窝 。 兴奋之余她也不忘照顾家中亲戚 , 于是她把刚刚大学毕业的弟弟也叫来了北京 , 依靠“关系”将他介绍进了蓝色光标工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