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个能带兵打仗的政工干部”( 二 )

旅队刚组建,人员来自10多个旅团单位,又缺技术少人才,部队还必须在短时间内裂变发展……困难挑战比比皆是,这样的条件下,如何完成上级领导交代的任务,第一年就要初步具备整建制部队的作战能力,成为摆在李保国面前的首要难题。

“必须在思想认识上清楚,对我们来说建旅没有‘过渡期’,一开始就要按整建制部队来要求自己。”旅队成立第二天,李保国在全旅官兵大会上这样讲道。后来的实践证明,李保国的这句要求,并非空洞的口号。

旅队成立之初,官兵的主体可以用“三新”来概括:新干部、新学员、新战士。“新兵训新兵,训不出水平。没有技术骨干,导弹旅这样高精尖的单位该咋开展工作?”李保国日思夜想,探索解决办法。

“缺人才,旅队培养不了,就送到厂家和院校培养。”深思熟虑后,李保国决定派出学员前往厂家和院校进修。

“你们要发挥好‘种子’的作用,现在我们部队缺装备、缺人才也缺资料,能否改变现状,就靠你们了!”第一批赴厂家学习的学员临行前,李保国这样叮嘱他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