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志明分享写作之道 除却“三真”不为文( 二 )

文学写作并不是侯志明的专职。身为四川省作协党组书记的侯志明,除了工作上与作家打交道,他本人在业余尤其热爱文学写作,尤其是散文创作。这种写作实践的背后,侯志明有着怎样的为人之道和心得体会?近日,封面新闻采访人员采访到侯志明。

自己的散文连续被许多地方的中学语文试卷拿来做试题,侯志明表现非常冷静而谦虚,“只能说明我那些文章满足了出试卷人的需求。还有就是因为篇什短,长了人家放不下。”说到文章短,侯志明也有感而发,“我很欣赏许多作家的洋洋洒洒,下笔万言。但我写不出来,做不到。有意注水就更不敢想不敢为,我认为这是对读者的不尊重,对自己的不尊重。”侯志明此前在媒体行业工作多年。在新华社当了多年采访人员的他,长期写稿件,有严格的篇幅节制意识。

回顾自己的写作,侯志明用遵循“三真”原则来做概括:“真事、真情、真理。可以说,除却‘三真’不为文。”小说家徐则臣曾这样谈创作,“写自己想写的,写自己能写的,写自己能写好的”,这很合侯志明的胃口,“我也认为这是一个有良心的作家的自我要求,也是一个作家真正长大的必然之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