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之病:供应不足叠加转型之痛(15)

再看看资产价格,香港主要的资产是股市和楼市。

从港交所可以查到,2008年底的香港主板市值是102536亿港元;而截至2019年7月下旬,香港主板市值大约是327205亿港元。当然,这个幅度比起热钱流入来说有些含蓄,但是至少从侧面说明了港币的贬值并没有对资产价格带来太大影响。

从港府网站可以查到,2008年底的香港住宅楼宇买卖合约值合计是3438亿港元,随后年年增长,而2018年底是5593亿港元——要知道,这期间香港政府不仅将印花税税率翻了数倍,而且还巧立了不同名目的印花税,即便这样,却仍然阻止不了住宅楼宇交易的热情。

当然,如果深究下去研究,还会发现楼市的价格并不是一直上升的,中间出现过下滑,而股市的总市值却是基本上一路上扬。这说明其实投入股市的资金与外来热钱流入的关系更紧密,而楼市的上升更多则是香港本地资金为主导。

对上述这些数据的研究和初步观察,对于理解未来港币贬值对香港的影响颇有意义。至少它告诉我们,近期的港币贬值,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与1997年不可同日而语。而热钱在香港的逐利行为实际上还没有完全退却。至于港币贬值对楼市的负面影响,至少目前还看不到。在这种情况下,用国际化的人民币取代港币,就显得不是那么迫切——更何况,人民币的国际化在近几年实际上一直处于震荡之中,不论是境外人民币存款数额,还是离岸人民币汇率,其波动的频率都较大,对于香港这种小型的自由经济体来说,这种波动可能会造成投资者的信心不足而离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