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被二次元改造的中国城市( 六 )

张家界也曾在虹猫蓝兔这一知名国漫IP中植入了景区的大量内容,像是虹猫生长在张家界、莎莉的金鞭溪客栈等等,原本是具有超前眼光的尝试,等观看这部动画的小朋友们长到能够“为爱充值”的年纪,相关IP却早已被时间尘封。

基于此,我们也就理解为什么很少在中国看到“痛城”了。可换个角度想,对于那些渴求产业活力的“特色小镇”及县域经济来说,利用 “痛城”来重新捏合当地文化,有意义吗?

到县镇去:寻找中国的“痛城”答案是肯定的。

发展文旅产业,正在成为许多产业单一、地处偏远、自然资源丰富的农业县转型过程中的“主力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在2860个县域行政单位中,有68%将旅游、休闲农业定位成支柱型产业。地产公司、银行证券等资本力量的助推,也为地方文化旅游添了一把火,掀起一股股特色小镇、文化名城等的造城浪潮。

不难看出,在县域文旅的发展上,中国县镇城市与“痛城”的海外样本有着不少共同点:

比如都强调构建一体化的旅游品牌,日本的县域振兴是借助本地吉祥物、著名动漫等具象角色来统一吸粉,从而带动城市知名度与本地旅游品牌及附属产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