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服装巨头陷入困境:6年关店3000家,今成“便宜服装”代名词( 三 )

由于销售额不断下降 , 其门店数量也逐年减少 。 2012年 , 班尼路的发展达到鼎盛 , 在内地拥有超过4000家门店 。 然而 , 好景不长 , 在那之后 , 班尼路的业绩就不断下滑 。 自2015年以来 , 班尼路的销售增长就陷入停滞 。 从2015年到2018年 , 班尼路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2.6亿港元、31.44亿港元、32.74亿港元、30.73亿港元 。 虽然其中出现了小幅回升 , 但总体上是一直在下滑 。 再看其门店数量 , 截止到去年8月 , 班尼路在内地仅剩1000多家门店 。 6年左右的时间 , 关闭了大约3000家门店 , 平均算下来 , 差不多是一天关一家 。

在20世纪80年代 , 班尼路进入香港 , 它是一个意大利品牌 , 最初的名字为“宾奴” 。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服装品牌之一 , 它曾被年轻人视为成功的象征 。 后来 , 为了区别于宾奴的经典男装系列产品和风格 , “班尼路”这个全新的中文商标就应运而生 。

1996年 , 香港德永佳集团收购了班尼路 , 并创立了广州友谊班尼路服饰有限公司 , 重新将班尼路商标进行品牌包装 , 使得班尼路品牌获得了新生 。 当时 , 国内休闲服装市场还是一片空白 , 他们便及时抓住机会 , 邀请刘德华、王菲代言 , 迅速扩大了知名度 。 那时 , 班尼路的一件t恤可以卖到200元 。 很快 , 班尼路的门店数量就达到了600家 , 超过了当时风头正劲的佐丹奴 。 之后 , 班尼路趁着国内大卖场、百货业态的快速发展时期 , 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 , 门店数量突破4000家 , 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 。 班尼路还曾连续12年稳坐行业销量第一的位置 , 风头一时无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