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卧佛 大唐的又一个微笑(上)( 七 )

圆觉洞由主僧了月主持营造,建于北宋,根据佛经《大方广圆觉了义经》而凿刻,以凿刻有十二圆觉像而得名。洞口酷似穹庐,洞深10米,宽4.8米,高4.5米。洞壁造两米多高的三世佛像,两侧各禅坐六尊近两米高的弟子。弟子坐姿或两腿皆盘,或单腿相对而盘,以此掩蔽座台,体现出对称的美感。

圆觉洞内的石刻艺术固然扣人心弦,然而洞外的西方三圣图更引人注目。所谓西方三圣,又称弥陀三尊,即西方极乐世界三个地位最高的佛菩萨,由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组成。阿弥陀佛居中间,显示着他的修行正觉和威德慑众的鼻祖风度;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虽分别在左右为佛之胁侍,但却独窟于阿弥陀佛窟两侧,享有被善男信女单独供奉的地位。

净瓶观音高6.7米,背倚车轴似的斑斓佛光,一双秀足轻踏于莲蕊之上,呈倒“八”字形;右手拈杨枝,仿佛要拂去世俗尘埃;左手提净瓶,仿佛欲将瓶中甘露遍洒人间,一副普度众生、惜世怜人的神态从他微垂的眸子里得到最佳体现。

释迦牟尼佛,高6米。其面相丰圆,眉间白毫相,螺发高肉髻,双耳垂肩,嘴角含笑而不启齿如同《诗经》里所形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让我不禁想到伟大雕塑家罗丹在描述另一尊杰出雕塑《梅迪奇的维纳斯像》时所说:“抚摸这座像的时候,几乎觉得它是温暖的。”其左手仰掌于胸腹前,右手施说法印,大拇指与食指中夹一毕波罗花果。其拈花微笑之状,令人想起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主尊像大卢舍那佛的微笑,而且似乎更生动。如果说大卢舍那佛表现的是“大唐的微笑”,那么可以说眼前的释迦牟尼佛表达的却是“大宋的微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