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俊:翻译就是一场“一个人的战争”

科技频道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李文俊:翻译就是一场“一个人的战争”

李文俊:翻译就是一场“一个人的战争”

□傅小平

现如今,年轻译者喜欢抛头露面,不遗余力推介自己的译作。老一辈翻译家则承续传统,居多甘居幕后,极尽低调。饶是如此,除第一次登门拜访李文俊先生,2013年因爱丽丝·门罗获诺奖,恰巧他翻译了其代表作《逃离》,于是又做了一次电话加邮件的采访外,还有两次机缘巧合遇见他,想来实属幸事。

那是在傅惟慈先生生前居住的四根柏小院,我们几个人正聊着,李老披着浓浓的暮色进来了。我记得他一进院门就和傅老互相打趣,至于说的什么,我不记得了。但我当时就好奇,都说同行相忌,他俩却相处如此融洽。后来见他们有一搭没一搭说着,逗得我们很是开心,才想,真是俩老顽童,性情相投不说,还都活得极为明白。我又想起,2009年采访李老,临近结束,他三十开外的独生子突然开门进来了,看他穿衣打扮、言谈举止,与他和同为翻译家的夫人张佩芬大异其趣,想来他们是任由孩子自由生长的吧。李老说,他儿子是软件工程师,没有继承他的“衣钵”,他却从不觉得遗憾。他自己本就凡事持守自然之道,生活也少有波折,自大学毕业后进《世界文学》杂志社做编辑,就再也没离开过。他们一家人那时还住在单位分配的房子里。“自己交一点房租,就这样对付着住了好些年。”直到我采访他的那年早些时候,他们才出钱把这所房子买了下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