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茜:主动拥抱城市群 | 回顾 21博鳌房地产论坛( 二 )

至此,京津合作示范区成为北京、天津两市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承载地,占地38平方公里,开发建设周期为15年,总建筑规模为2700万平方米,常住人口31万。“我们将投入2500亿元,就业人口18万。”董茜说道。

示范区从一个构想成为现实,离不开政府提供的政策保障和产业促进措施。据董茜介绍,示范区是天津、北京两市的重点项目,享受两市的政策叠加,包括京津翼发展政策9项,北京的疏解政策18项,还有天津的产业招商政策81项,以及多项产业投资资金。在外部政策保障的基础上,示范区内部也设置了投资项目评价体系、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7项。

京津合作示范区疏解功能成效初显。今年5月,示范区已与京东方、阿里云、国家纳米院、深兰科技等等14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投资额将达到55亿元。董茜表示,随着这几年产业项目的落地,示范区近几年直接导入产业人口约3万人。

目前,示范区加快了11.8平方公里起步区全面建设的步伐,首创已投入40亿元,已开工64公里道路,其中37公里已具备通车条件。燃气、排水、热力、通信、场站等建设将于2020年全部完成,达到“九通一平”的标准,为项目的落地提供基础保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