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消防队员 忘橹楼上瞭望火情( 七 )

到了1908年,当局重视消防工作,将木质的瞭望台改成了钢架结构,塔内值班人员24小时轮岗,白天看烟雾,晚上察火光,不敢有一点懈怠。往往瞭望塔旁边就有消防队,一接到上方的指示便拿起装备,立即出动。

除了官方的消防安排,老成都同时也要求城内各大商铺购置铜水枪,每户备用两到三支,以达到自救的目的。另外,成都城区街道设有专门的火政室,后称为消防室,负责基本上十来条街巷的火政相关事宜。每个消防室内,配有铜水枪、水龙、火钓、斧、瓢、竿等物。

刘孝昌介绍,消防室多为单间,门面约宽一丈,进深两尺,装有两扇用两三寸厚木条做成的牛肋巴栏杆门,大门只可向外敞开,门上象征性挂把铁销。“屋内正中有一架铁木结构的救火所用水摇水龙,当门墙边各放有长木立架,立架上插有四、五十杆带长木柄铁制的抓钩、板斧、铁叉和用于喷水灭火一、二十支铜水枪。”室内墙上还挂满水桶,这些水桶多由镔铁皮子所做成,形状奇异。桶身一半平一半呈弧形,且尖底,目的为方便取水。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杨晨档案资料由成都市档案馆提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