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消防队员 忘橹楼上瞭望火情( 六 )

除了官方专职消防队外,1905年四川警察总局规定除专职消防队外,令就近轿铺、茶坊、指定轿夫、水夫为“义务消防”,遇到火警便立马到集合地发给消防工具,戴上安全帽提上水桶便前往火场。救火完毕归还用具后,每名还给钱百文。这是成都义务消防队的雏形。

1934年,鉴于人口密集,火警时有发生,当时的四川省公安局采取混合消防形式,召集青壮男子组编义勇消防队。在较密集街道,各街道成立一个分队,小街道三四条街合编为一分队,每队40人,总计四千余人。这也是成都市消防第一支正式义务消防队。

4忘橹楼上

24

小时值班掌握四方火情

为达及时监测火情以及判断失火地点之目的,老成都在东南西北的城门洞都设有瞭望塔。四川民俗专家刘孝昌介绍,这也是老成都初期的火情通讯设施。在老成都人的记忆里,这也是当时城市里最高的建筑。

1904年,第一座瞭望塔设立在东门城门洞,当时称“忘橹楼”,由四川省警察总局为消防队修建。“楼高十丈,宽四丈五,上下五层,顶悬铜钟,居高临下,瞭望四方火情,凡方圆十里以内者均悉如指掌,唯城外需用望远镜才能俯瞰,遇警伴以敲铜钟,吹口哨作为通讯联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