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谈粮食供给能力:我们有能力端稳自己的饭碗( 三 )

稳住耕地,数量不减,质量提升。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15.46亿亩以上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到2020年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这些硬杠杠,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基础支撑。目前,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48,一半以上耕地实现了旱涝保收。

——科技驱动,大大提升土地产出率。

河北清河县,400多台联合收割机刚上演完浩荡的夏收场面:嗖嗖嗖,一簇簇麦秆应声倒地,点播机紧跟其后,一粒粒玉米精准下种。“早上还是地里的麦,中午就成了袋里的粮,种收二合一,‘三夏’变‘两夏’,真神!”高裴村农民王耀武竖起大拇指。

无人收割机、高速播种机进田,不断刷新麦收速度,清河县29万亩小麦,不到一周就收割完毕。

数字最有说服力。2018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58.3%,五年提高三个百分点。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8%,农民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历史;新品种不断更新换代,今年夏粮几个主产省单产增加15公斤以上。目前全国水稻、小麦、大豆、油菜全部为自主品种,不折不扣做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