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宏观政策彰显定力( 四 )

汇率和通胀对央行货币政策构成持续制约。无论是从“以我为主”(中国经济基本面和通胀形势)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兼顾外部平衡(汇率贬值压力)的角度出发,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加码宽松或降息的空间都不存在。央行货币政策大概率维持“不松不紧”。

央行有关负责人答采访人员问时表示,“特别是在目前美欧等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背景下,中国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的货币政策保持常态的国家。”因此,当前中国货币政策依然是常态政策,而非危机应对或强刺激政策。

从7月政治局会议释放的信号来看,政策基调是“宏观政策要稳”、“办好自己的事”。我们认为,“办好自己的事”核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还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开放,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发展全产业链,避免被卡脖子。

“宏观政策要稳”的含义就是不会采取大规模强刺激。在实现“六稳”的手段选择上,如果政策是“促改革>宽信用>宽财政>宽货币”的组合,则货币政策宽松幅度大概率弱于目前市场预期。

在央行不松不紧的基调下,债券市场应当是震荡市,而不是单边趋势性牛市。从债市表现看,做多债市仍然已经是拥挤交易,目前债市收益率已经处于震荡区间边界,需警惕调整风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