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帝春心托杜鹃 在海窝子探寻古蜀之源( 三 )

因不堪长期征战,一部分从岷江进入四川盆地躲避战乱。他们来到一处有河流经过的柏树林落脚。一些人发现林间有白鹤栖息,于是自称为“柏灌氏”,并推举带头青年为首领。公元前1063年,势力渐衰的柏灌氏部落被南边兴起的鱼凫(俗称鱼老鸹,一种捕鱼的水鸟)氏部落兼并了。

到了春秋时期,王位从鱼凫家族传到了杜宇手中。因杜宇体恤百姓,教导老百姓种植庄稼,发展生产,被尊称为“望帝”。那时候蜀国经常闹水灾,拜为相的鳖灵受望帝委托,打通了巫山(金堂峡),使水患得到治理。杜宇自愿把王位禅让给鳖灵,其被称为“丛帝”“开明帝”。杜宇死后化为杜鹃,春耕时节在树梢上日夜鸣叫,时刻提醒民众勿忘播种,直到嘴角啼出滴滴鲜血。于是有了李商隐《锦瑟》中“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凄美诗句。

秦国商鞅变法日益强大,假托石牛粪金和绝色美女,诱使鳖灵的子孙古蜀王命五丁力士凿山开道,打通了梓潼剑阁北上的险峻山路。公元前316年,秦伐蜀,蜀王败,为秦军所害。其傅相及太子退至逢乡(今彭州),死于白鹿山(今白鹿镇),古蜀国从此消亡。灰飞烟灭的古蜀国湮没在历史滚滚红尘中,直到二十世纪三星堆、金沙遗址重见天日,神秘的面纱才渐渐被揭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