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残疾人托养服务标准从2020年起正式实施( 二 )

托养服务标准六年磨一剑

从2007年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托养服务工作会议以来,国务院和各部门包括中国残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快速发展。在全国托养服务工作会议工作前,北京、上海和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先行先试,开始探索社会化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模式,北京探索的“温馨家园”、上海的“阳光之家”和广州的“康园”等模式均为全国开展托养服务工作打下了基础。

“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在当时是开创性的,起步之初,各级地方财政没有托养服务专项经费预算,遭遇了很多的困难。”冯善伟表示,党中央和国务院及时对这项工作予以了大力支持和关注。

此后,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确立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残联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基本建立了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在全国各地积累了一些较好的典型案例,普遍有了很好的基础,为《规范》的出台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在冯善伟看来,残疾人托养服务是相对较新的工作领域,目前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如城乡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区域差异明显;托养服务的准入、人员队伍、内部管理、实施过程、评价等还缺乏统一的规范,服务领域整体专业化水平还不够高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