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梵高遇见快手:世界级名画复活,重燃人间烟火( 七 )

事实上,因为成本及硬件要求,她的计划只是在国内几个大城市设展,终将有许多地方难被辐射,可这场在快手端内生动的互动正在接触更广袤的国土,她更欣喜于“每一条评论都带着体温。艺术就是这样,可以很学术,可以很抽象,也可以很大众很平民”。

在她眼中,技术让沟通无限制,却也设置了门槛。那些被隔离的人群往往又是被忽略的沉默者——不管在现实世界还是互联网上。幸运的是,这一次当技术的阻碍被跨越,这些人群身上表达出的内容与故事,让人感触良多。

毕竟,那是艺术与生活紧密拥抱的姿态。

“我想做这幅画上的一颗星星”

如果数量可以衡量艺术鉴赏力,这段时间的快手端内也许是艺术气息最浓厚的地方之一。打开任意一个有关梵高魔表的短视频,几百万的播放量之下,评论区要么是热热闹闹的打趣和科普,要么就是层层叠叠的666浪潮里,时不时涌动起几个感性认真的评论。

有人在评论里说,“这不是梵高的星空,是梵高向往的世界。”

内蒙古乌兰察布的一个宝妈认真地写下,“天空中飞卷的星云,好像鲜花一样怒放,那柔韧的枝条虽然力量微薄,却无畏地抽向天空。所以,星空它是一种力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