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星际介质到原恒星形成,年轻恒星和“失败的”恒星有所不同( 四 )

比如 , 螺旋星系NGC\n \n3370的大小和结构 , 都与我们的银河系相似 , 在可见波长中 , 图像由位于并定义“螺旋臂”结构的恒星、气体和尘埃云控制 。 在图像中 , 不明显的部分是尘埃颗粒 , 而原子和分子气体 , 则构成了散布在恒星之间的脆弱的星际介质(ISM) 。 星际介质的极低平均密度是\n 每立方厘米约一个原子 , 这几乎是一个完美的真空状态 。 然而 , 由于恒星之间的空间巨大 , 星际介质构成了星系质量的20-30% 。

星云的主要类型有三种 , 它们分别是发射星云、反射星云和吸收星云(暗星云) 。 发射星云产生的发射光谱 , 是因为从一个或多个激发氢气的热发光恒星吸收的能量 。 来自大质量恒星的紫外线(UV)辐射使氢离子化 , 通过光电离过程从氢原子中剥离电子 。 当自由电子与质子结合后 , 会形成氢原子 , 并在它们向下流过原子的能级时 , 发出一系列特征的发射线 。 这些线条中的可见辐射 , 赋予了这些区域美丽的红色光芒 。 比如 , 位于猎户座的星座M42 , 星云内的热发光恒星正在电离星际氢 , 质子和电子重新组合并发出红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