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真的就在他的血液里”( 三 )

身体力行践行“两个梦想”

袁隆平有两个著名的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的梦想从来不是说说,而是自始至终的身体力行。

“目前水稻产量并没达到他自己理想的程度。”杨耀松说。袁隆平的“理想程度”是要达每公顷22.5吨的产量。

自1995年中国实施超级杂交稻项目以来,我国杂交水稻从每公顷10.5吨,到12吨、13.5吨、15吨、16吨,17吨、18吨……

“去年,河北邯郸百亩片测产已达每公顷18吨,但离每公顷22.5吨产量的目标还有距离。所以,即便他知道自己身体有些‘力不从心’,但仍坚持要为理想产量目标奋斗。”杨耀松说。

“你知道袁老师是一张‘活地图’吗?”彭玉林问。

原来,袁隆平向人问话,颇有“小心机”。比如,有外省的人来看望他,他首先问对方是哪里人。听说对方来自哪儿,老爷子会立刻报出当地经纬度,并“进入正题”:当地能种什么水稻品种,采用什么模式育秧等。

直到现在,老爷子虽记性不如从前,但依然是“活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