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追梦路上的检察院|山西运城:用公益诉讼保护文物的每一个细节( 二 )

壮丽70年·追梦路上的检察院|山西运城:用公益诉讼保护文物的每一个细节

检察官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绛县绛州大堂调查了解文物保护情况。

运城是山西的南大门,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达90处,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许多游人感慨:“四十年发展看深圳,百年沧桑看上海,千年兴替看北京,三千年王朝看西安,五千年文明看运城。”

2018年3月,山西省检察院在全省部署开展国有文物保护公益诉讼专项行动。运城市检察机关按照部署要求,对国家、省、市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全方位全覆盖排查,抓住保护文物的每一个细节,及时发现破坏文物违法行为,督促负有保护和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积极履职,保护国有文物。截至目前,全市两级检察机关共办理国有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案件38件。

晚饭后散步发现线索办成全省首案

运城,因“盐运之城”而得名。资料记载,古人对运城盐池的最早开发利用,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在近代,英、德、法、俄、日等五国银行团代表与袁世凯政府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在运城专门设立河东盐务稽核分所,该建筑的东楼和西楼,曾为英国监督盐税收入经理、协理的住处,距今有100年历史。这里记录着帝国主义侵占、掠夺、控制运城盐池的罪证,2004年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