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荒野地上建起“自然学校”( 三 )

作为最早的一批工人新村,鞍山四村第三居民区建造于上个世纪50年代,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并且也在发展当中尝试过小区环境设施的改造。在这一背景下,刘悦来团队在小区中心位置选择了一块被人们踩踏得光秃秃的土地进行花园式改造。

起初,刘悦来团队没有公布设计方案,而是和居民一起讨论、交流、共创方案,引导居民参与到改造中去。在改造过程中,刘悦来团队也并没要求施工队全程施工,而是通过居民参与的方式,与社区小朋友们一同种花种草,用碎石子铺成小路……经过了2个多月的改造,最终完工。直到现在,鞍山四村第三居民区的志愿者们每个周四上午都会过去打理小花园。周末时,小朋友们聚集在小花园里,在这样一片社区静谧的自然环境中嬉笑打闹,亲近自然,与自然共生共长。这个项目被称为社区花园。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像鞍山四村第三居民区一样的社区花园,在四平路街道就有5座,在全市范围内共有63座,都是由“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发起并支持社区建造的。而刘悦来正是“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的创始人。

据悉,经过这几年的开枝散叶,社区花园项目早已从杨浦区的五角场街道到四平路街道,再到平凉路街道;从杨浦区扩展到黄浦区、长宁区,最远已经延伸到了嘉定,并通过服务输出和培训赋能影响到长三角及全国各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