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迷局: 人性是最不可控因素 不可能做到100%安全( 二 )

在滴滴缺席的11个月里 , 顺风车的江湖并没有就此沉寂 。

今年2月 , 哈啰出行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出顺风车业务;6月 , 高德地图在部分城市开始招募顺风车车主;7月 , 曹操出行正式宣布将于9月推出品质顺风车业务 。

对手磨刀霍霍 , 但江湖却没有多大波澜 。 极光大数据显示 , 去年第三季度 , 嘀嗒和哈啰的出行渗透率分别达到2.4%和1.7% , 而去年第四季度 , 这一数字分别下降至1.9%和1.6% 。 哈啰出行CEO杨磊甚至将四轮车业务归结为公司的“尝试和探索” , “随时都会关掉 , 这就是测试的意义” 。

顺风车的困境不止于此 。

当顺风车完全合规之后 , 其在价格和接单次数上都受到限制 , 在这些限制下 , 如果把顺风车当成一门生意 , 它并不能像快车一样迅速成长壮大 , 对于大多数平台而言 , 顺风车更像是一种运力的补充 , 而非主流 。

而一旦作为一门生意 , 顺风车要面临的不仅仅是短时间内无法快速发展的问题 ,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三方参与的商业模式 , 司机、乘客、平台之间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权责划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