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迷局: 人性是最不可控因素 不可能做到100%安全( 三 )

更为紧迫的是 , 人性是最不可控的因素 , 平台所有的技术手段都只能解决准确度的问题 , 并不可能做到100%安全 。 而顺风车要做的是尽快脱掉不安全的标签 , 这绝非一朝一夕 , 也绝非一家平台能够完成的工作 。

或许 , 关于顺风车的终极问题是——这到底只是一个免费互助的模式 , 还是能成为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

依旧谨慎的滴滴

“我不太敢说 , 不知道你们会怎么写 , 怕大家恶意解读 , 不想伤害顺风车的同学” , 当安全事故已经过去1年后 , 滴滴员工张晨对此依旧讳莫如深 , 即便他已离职 。

那些奋斗在滴滴的员工更是三缄其口 。 “不知道”、“不清楚”、“有关滴滴的问题一概不方便回答 , 请找公关部的同学” , 这是燃财经接触到的数位滴滴员工给出的标准答案 。

毫无疑问 , 整个滴滴依然处于谨慎的高压状态 。

业务停滞 , 顺风车事业部将近300名员工都转去做了安全工作 。 这样的调整和一些人的职业规划出现了偏差 。 “我想做的是增长 , 后来兼职安全的事情 , 我也做了 , 只是和自己的职业发展不符 , 所以选择了离开” 。 张晨表示 。 当然 , 有人离开 , 就有人加入 , 这让顺风车事业部的员工总数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