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再次集体涨价,掉粉与减亏的艰难抉择( 三 )

事实上,在共享单车企业拼杀市场、抢占流量、夺取用户的情况下,大家都过的并不好,当然更没有赢家。

此前,新京报报道称:“托管小蓝单车的滴滴出行,2018年也呈现亏损。2月13日,一份滴滴出行内部流传的财务数据显示,该公司2018年全年亏损高达109亿元。”此外,去年4月,美团以27亿美元收购摩拜单车,也没有联手创造奇迹,据美团2018年财报显示,2018年美团经营亏损111亿元,调整后净亏损85亿元,光摩拜就亏损了45.5亿元,“贡献”了约54%的亏损。哈啰单车也回复采访人员:“目前仍处于微亏状态”。

针对各个企业来说,经过前期的疯狂扩张与烧钱补贴之后,共享单车行业渐渐日趋理性,但运营成本仍旧居高不下,可行的盈利模式还有待探索,在资不敷出的情况下,企业还要持续烧钱补贴,资金与生存是他们的共同大敌。

用户流失或许会成行业一大痛点

针对为何会涨价问题,哈啰单车相关人士回应锌刻度表示:从行业层面,涨价是普遍趋势,当共享单车行业经历过跑马圈地后,企业需要通过精细化运营实现自我造血,合理的价格体系,有利于行业的理性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