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汽车之王:他一年销售150万辆车,在出行领域将迎战滴滴( 三 )

遗憾的是 , 随着80年代末期行业整顿 , 李书福的冰箱厂并未入列 , 于是他一狠心把资产全部上交给集体 , 他自己则去深圳、上海等地方的大学进修 。 随着国内开放的深入 , 李书福很快就意识到新的机会来了 , 于是创办了一家装潢材料生产厂 , 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 几年后 , 他斥资数千万收购了一家摩托车厂 , 不到一年时间 , 产品销量便稳居国内第一 , 并且还出口到海外三十几个市场 。

随着摩托车的热销 , 公司也赚到了不少利润 。 这时 , 李书福有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 , 准备生产汽车 。 彼时 , 国内基本没有国产车的成长的土壤 , 市场上不是海外品牌 , 就是合资品牌 。 在这种大环境下 , 他的决定普遍不被看好 。 不过在李书福的坚持下 , 次年 , 没有准生证的第一辆两厢“吉利豪情”汽车正式下线 。

由于没有生产许可 , 所以产品不能对外销 。 但李书福还是继续加大研发投入 , 他认为民营轿车市场迟早会开放 。 此外 , 汽车行业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和技术 , 培养人才、提高公司研发能力等 , 提早布局总不会有坏处 。 2001年 , 吉利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汽车生产资格 , 仅用了几年时间 , 便跻身全国汽车行业前十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