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裁判|“逆转裁判之父”教你如何满足玩家的期待:大逆转裁判编年史评测( 二 )


龙之介的登场方式可以说是历代主角中最憋屈了 , 他不仅被视为杀害自己所在大学的教授的犯罪嫌疑人 , 而且倘若败诉 , 作为他的至交好友 , 信任并主动为他辩护的亚双义一真 , 也将失去宝贵的前往英国进行司法留学的机会 。
因此 , 尽管龙之介此时对法律近乎一窍不通 , 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展开这场无力的自我辩护 。
【大逆转裁判|“逆转裁判之父”教你如何满足玩家的期待:大逆转裁判编年史评测】
因为被杀害的教授是从英国聘请来的海外教授(PS:他的名字是约翰·H·华生) , 当时对欧美国家近乎百依百顺的日本认为本案件性质极为恶劣 , 需要尽快结案 , 所以龙之介将面临整个法庭的恶意——崇洋媚外的检察官对主角的百般嘲讽、必须找出真凶是谁才能为自己脱罪、关键证据和证人都藏着不给等等……

即使龙之介和他的挚友跨越了一个又一个的近乎无解的难关 , 终于找出了能确认真凶的关键证据 , 也会因为时代原因令真凶逃之夭夭 。
《大逆1》的这种无力感几乎贯穿了整部游戏 , 经常整个案子下来玩家还是什么都没搞懂 , 甚至是幕后黑手获得了胜利……
这也是《大逆》与前作最大的不同之处——主线感强烈 。 最开始的《逆转》其实是单元剧模式 , 案子与案子之间都是较为独立的 , 每个案子都是个完整的故事 , 一次完整的燃烧 , 最多在一些只言片语中埋下些许最后一案的伏笔 。
然而《大逆》系列并非如此 , 《大逆》两作共九个案子十个章节 , 其中有七个案子八个章节都是与主线有强关联的 , 包括两作的序章教学关 。

因此 , 《大逆1》整部游戏都可以看成是《大逆2》的铺垫 , 这也是为什么有一种这样的说法——
“《大逆》两部加起来我给10分 , 《大逆1》负1分 , 《大逆2》11分”
《大逆1》中的每个你感受到无力的地方 , 每处法庭的阴暗面 , 每个不完全燃烧与每一个你可能注意到了可能没注意到的细节 , 都会在《大逆2》中给你最完美的回收和最强烈的释放 , 最终完成对所有反派 , 所有黑幕 , 所有阴暗面乃至整个法庭的
“異議あり!”
从而吹起一阵将所有晦涩一扫而空的革新之风 。
然而这种强行将本是一部作品分割成两部卖的商法也产生了一些后果:

首当其冲的就是 , 由于《大逆1》的不完整感过分强烈 , 当年许多人都给出了差评 , 这也导致《大逆2》的销量十分惨淡 , 最后只能叫好不叫座 。
同时 , 因为强行拆成两部作品 , 必然需要一些填充时间的内容 , 所以《大逆》系列的节奏较为缓慢 , 某些举证处玩家其实早就明白了 , 但是故事中依然要拖个几分钟 , 至于那两个与主线关系不大的案子 , 其实删去或是精简成一个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
但是 , 本次的《大逆编年史》将收录完整的《大逆》故事 , 所以在体会故事的时候不会再感受到这种无力感 , 而是虽略显拖沓却酣畅淋漓的爽快感 。
人设:巧舟味儿的华丽回归
巧舟对《逆转》系列的重要性是比很多其他游戏系列的初代制作人高很多的 。
《逆转》系列一大卖点就是有趣又深刻的人物 , 而在“有趣”和“深刻”这两点上 , 巧舟的几位后继者都做得不太理想 , 这也是为什么《逆转》系列在巧舟正式脱离主系列制作班底后的两部作品《逆转5》与《逆转6》 , 在玩家群体中都饱受诟病 。

巧舟的人物塑造手法一直是非常高明的 , 他的角色每次登场都会给玩家留下一个足够鲜明 , 甚至鲜明到有点“怪异”的特征 。
如果这个角色是主要角色 , 他的特征就会被慢慢解构 , 变成构建这个角色立体人物形象的一部分 。 如成步堂龙之介一开始给人留下的印象就非常的“愣头青” , 但是随着故事发展 , 我们会发现这种“愣头青”才是龙之介最大的优点 。

因为他够“愣头青” , 他才永不言弃 , 他才会在每个细节之处钻到底 , 他才能成为那个挑动了整个英国法庭的律师 。

推荐阅读